|
|
作者:陈婷婷 来源:上大校报:第845期:第04版:第四版
怀着满腔热情和对法兰西的向往,为了一睹香榭丽舍(Champs-élysées)和埃菲尔铁塔的风姿,我在高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了上海大学中欧学院。 2011年8月中旬,那天上海下着暴雨。我在出租车上透过被雨水切割得破碎的画面,静静地审视着这个陌生的城市。 还记得当时和爸妈走在校园里,泮池边的桃树上结满了小小的果子,青涩一如当年的时光。校园很大,我们走了很久。妈妈倔强地撑着关节炎犯病的膝盖,在上海陪我呆了一周。离开时的不舍,谁也没有说,只是偶尔走在泮池边,不得不对自己承认。 第一次吃食堂时满心的新奇,第一次练习法语发音时略带羞涩的口音,第一次考试前紧张的复习,第一次笨拙地查询绩点时期待又害怕的心情……一幕幕,毫无保留地躺在记忆里。一度以为这些早已被忘记了,偶尔翻翻,窃喜地发现自己距离痴呆症以及健忘症还很遥远。 大大小小晚会上,《lesChamps-élysées》的旋律伴着声声笑语,以至于现在一听到这首歌,全身的细胞都在条件反射地狂欢。只是时过境迁,现在大多是一个人默默地听,偶尔跟着哼哼,然后被自己逗笑。 不知过了多久,渐渐地有了中欧这个概念。大概是在一次次自我介绍时,大概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大概是在一次次别人的议论中……总之,那句“世界眼,文明人,中国心”像咒语一样,挥之不去。 时间快得都无法用白驹过隙来形容。岁月在我们生命中翻过了厚重的三页,等我回过神来,已是那般遥远。后来的志愿填报,后来的中法面试,后来的聚餐合照,后来的各奔东西……后来的我们,在个人主页上写下了不舍。在众多领导老师和自己的努力下,我们顺利出国了。12个小时的飞机,我终于踏上了法兰西这片美丽的土地。期待已久,她并没有让我失望,倒时差的不适完全被刚来的好奇心打败。 第一次接触全法语实战课堂,第一次磕磕绊绊地用法语向老师提问,第一次感受不同于中国制度的法国工程师教育,第一次在实验室慌忙得不知所措只能默默看着bin觝me,第一封投出去的简历,第一封拒信……短短数月,体验了好多人生的第一次。 有过挫折,有过遗憾,有过哭泣,但迎来的是满满的关怀和鼓励。现在,在我的心里有两种中国人———中欧的和非中欧的。只要是中欧的,不管认不认识,便有了好感和亲切感。我才发现,原来中欧在我心里是那么的根深蒂固。中欧留给我的,不仅仅是充满学识和温馨的三年,更是一段炙热如火的青春。与其说我见证了中欧的成长,倒不如说中欧陪伴了我最纯真的青春年华。 我的中欧,遗憾不能参与你的过去,但是未来,我想跟你一起。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哪怕微弱,期待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可以给你增添一丝光彩。 (作者系中欧学院2011级学生,现在法国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