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艺术诉自然 融文化促创新

创建日期 2014/02/21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访第八届“上海文化新人”、校美术学院教师王沁
记者:许思源 康佳 来源:上海大学校报
第八届“上海文化新人”评选结果日前揭晓,我校美院教师王沁与其他14位候选人荣膺第八届“上海文化新人”。
物性交融 传承文化
王沁是我校自己培养的硕士,2007年起在美院玻璃工作室任教。
他曾多次参加“当代玻璃陶瓷艺术展”、“玻璃·中国”、“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美国SOFA国际雕塑和装饰艺术博览会”、“水墨探索展”、“发展中的中国玻璃艺术”、“抽象之道”、“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等国内外展览,并于2011年举 办了个展“偶成———王沁玻璃艺术展”。其作品被苏格兰皇家博物馆、德国Alexander博物馆、上海玻璃博物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及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
“我尊重玻璃材料本身,并不想控制它,只是尝试着与它对话,理解它、融入它,使玻璃的物性和我的心性得到充分和谐。”在谈到对玻璃艺术的理解时, 王沁频频提到物性与心性的和谐交融。
王沁的创作灵感多来自于山水清音、自然物性的感悟。面对现实世界的物欲诱惑,在创作中他一直强调要保持沉着淡泊的心境,所以我们总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一丝不经意的禅意。而艺术作品的给养也能反馈给艺术家,潜移默化中又能够深化艺术家自身的心性,最终达到心灵与艺术相互交汇贯通的境界。
王沁强调,传统文化对他创作的影响很大。景德镇的生活与学习使得他的艺术创作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需要传承,对于自己的玻璃作品也是如此。这种传承应深深地融入血液,这种对文化的理解与诠释应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美院副教授郭新这样评价王沁的艺术作品:“他的作品有着一丝不经意的禅意。于幽静、浑厚、清透中带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又透着他对人生的一种淡泊心。”
潜心创作 投身科研
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了玻璃工艺探索,但由于中国文人的传统审美意识更偏好于陶瓷与玉器,导致玻璃材料的创作与工艺发展一直处于较边缘的状态。直到清代,随着传教士的到来,玻璃工艺才得以继续发展。
美院玻璃工作室成立于2000 年,是中国高等院校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玻璃艺术工作室,共招收访问教师、研究生、国际学生和访问学者40多名,这些学员在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16 所大学作为玻璃艺术学科的骨干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谈到中国的玻璃艺术时,王沁说,玻璃工作室起步比较晚,还是一个新生的学科。虽然随着2010 年上海玻璃博物馆的成立,关注玻璃艺术的人越来越多,但仍旧是一个很小的群体。王沁强调,“现在,踏踏实实地去做好这门艺术比什么都重要”。
王沁积极投身科研实践。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他已完成上海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一项(2008),校内科研项目两项(2010、2011);作为项目第二负责人,完成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项目一项(2007)。几年来,先后发表核心 学术论文6篇,作品80余件。
他特别注重加强企业技术合作,承担社会课题,努力通过这种形式为学科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其作品多次被选为礼品,为社会文化传播做出了贡献。
王沁表示,除了玻璃艺术创作实验外,他还将进行玻璃文房用品研究,并着手进行解决处理玻璃废料的课题,进一步扩大研究题材。
感恩学校 服务社会
参加国际会议、建立自己的工作室、举办个人展览……精彩的背后离不开艺术工作创造平台的支持。“很幸运能留在上大美院。这里的氛围非常适合艺术创作,学校积极鼓励青年艺术者、教师进行创作,并且在各方面给予有力支持。”他说,“比如我的个展‘偶成’就得到学 校的大力支持。能在这样的艺术环境和空间创作,令人非常欣喜。”
学校的大力推动使王沁不敢怠慢。“有一年,我在工作室冒着酷暑整整干了一个暑假,但是,创作的十几件作品无一件符合我的标准。”记者不禁问道:“玻璃艺术那么艰辛、那么难以控制,为何数十年如一日醉心于此呢?”王沁说:“就是这种不可控才能带来更多可能性和惊喜。就像我个展的主题‘偶成’一样,玻璃在高温熔炉的刹那,充满了禅意。这种创作方式犹如一次无法预知的探险,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地去掉人为因素,排除非本质的痕迹。它的重心不在视觉的形式上,而在心灵的和谐上,是一种最接近自由的方式。”
王沁也在不断思考用自己的艺术服务社会。据悉,第八届“上海文化新人”每位获奖者将代言一个青年公益项目,用他们的文化艺术特长,向全社会推广公益理念,引领社会风尚。当记者询问打算如何推广公益理念和引领社会风尚时,王沁强调:“我们应该更宽泛地去理解公益,公益不应该是一种作秀,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长期、持久的并带有自己的专业特性。
玻璃铸造这门“火焰中的艺术”,其发展过程就如同它本身的铸造过程一样,经历了万千劫难,终究如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现如今,中国的玻璃艺术方兴未艾,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随着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中国的玻璃艺术事业将会在无数像王沁这样充满激情的艺术家的推动下,为世界玻璃艺术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焕发璀璨夺目的色彩。



官方微信号:上海大学本科招生
扫一扫关注
本科招生网

上海大学招生咨询电话
咨询热线:021-66134148
现场咨询地点: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A楼409室
咨询时间: 工作日08:30-16:30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